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原】名画里的欧洲史 | 意大利美妇人,死于法国大革命的余波

来源:个人图书馆-今日字条    时间:2023-06-07 12:05:20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俗语,意大利人也会感同身受。在骄傲地引领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繁荣富庶的意大利成了各方争霸的焦点,最后意外地分崩离析,最终形成了南北分治的局面,而且一直持续了300多年。

巴士底狱的风暴


(资料图片)

作者不详

1790 | 法国大革命博物馆藏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路易十六被革命群众送上了断头台,欧洲的国王们兔死狐悲,组成反法同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南北意大利由于支持不同的派别,也卷入到这场战争之中。

当时统治南意大利的是赫赫有名的波旁王朝。波旁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王室之一,影响不仅限于法国本土,而是涵盖了整个欧洲大陆。说起来,波旁王朝的发迹地就在意大利,波旁家族最初是意大利南部的一个贵族家族,16世纪开始向北扩张,成为了意大利的一个强大势力,其中一个分支1574年开始在法国执掌王位,波旁王朝开始在欧洲崛起。

1734年,由于一次政治联姻,波旁王室开始统治那不勒斯和西西里,从此,波旁王朝在意大利南部地区兴起,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善了农业和商业环境,并在艺术、文化等领域进行了大力发展。但是,他们一直面临着地方政治力量的挑战,地方贵族和城市自治政府一直试图削弱波旁王室的权力,导致王室难以有效地统治这些地区。

《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罗瓦

1830 | 260× 325 cm

现藏于法国卢浮宫

当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消息传到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时候,当地反对波旁王室的贵族们看到了希望,年轻的路易莎对法国大革命心生向往。路易莎娘家姓莫利诺,17岁那年她嫁给了堂兄安德烈亚·圣菲丽丝。她一直等待着,等待着革命的燎原之火烧到那不勒斯,烧出一个崭新的世界。

十年后,法兰西之火终于烧来了,1799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将领尚皮欧内攻占那不勒斯,建立帕特诺珀共和国,统治南意大利。当时的国王是波旁王朝的费迪南多,他仓皇出逃到了西西里。

让-艾蒂安·瓦希耶·尚皮欧内(左)

Jean-Étienne Vachier Championnet

意大利地图(右)

然而并非所有的贵族都反对波旁王朝,一些人对新政权心存敌意,阴谋推翻新生的共和国,这其中就有一对巴克尔兄弟。兄弟俩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密谋被路易莎·圣菲丽丝获悉,路易莎立刻向当局报告,巴克尔兄弟的复辟阴谋被粉碎了,年轻的帕特诺珀共和国逃过了一劫。

可是在法国,由于连续十年的内讧,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互相残杀,到1799年督政府时期,法兰西大革命已经是强弩之末。虽然尚皮欧内攻占了那不勒斯,扶植了帕特诺珀共和国,法国督政府却说尚皮欧内的行为没有得到政府的首肯,他被强行召回。

帕特诺珀共和国随之在1799年6月解体,只有短短几个月的寿命,老皇帝费迪南多复辟了。曾经举报过巴克尔兄弟的路易莎被投入大牢,第二年,1800年9月11日,她被无情斩首。

费迪南多一世

Ferdinando I

同一年,拿破仑再次远征意大利半岛,建立了意大利共和国。他称帝后,又将意大利共和国改为意大利王国。拿破仑废除了意大利的封建制度,没收了教会财产,规定教权不准干预世俗事物,还传播了启蒙运动的自由、民主、独立等思想,唤醒了意大利的民族意识。

1807年,意大利人民为反对外族压迫而建立了第一个民族主义组织——烧炭党,第一批烧炭党出现于意大利南部山区,这里的许多居民都是烧炭工人,由此产生了“烧炭党”的名称。

1814年,拿破仑迎来了他的末日,他错误攻击俄罗斯,结果遭遇惨败,不得不宣布无条件投降。拿破仑战败后,欧洲何去何从?地盘如何划分,世界由谁说了算?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欧洲大佬们在维也纳开了一次外交会议,处理欧洲政治地图。

那不勒斯的波旁济贫院

Albergo dei Poveri

明明法国是战败国,最憋屈的却是意大利,这个欧洲古国竟然被瓜分了!肢解成为八个封建邦国和地区,除了撒丁王国外,其他领土都直接或间地接受奥地利统治。

这境遇是不是跟一战后的中国有点像?

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意大利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武装斗争,一些艺术家也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包括后世称作“灰色诗人”的乔阿基诺·托马。

托马的身世很悲惨,六岁时被父母遗弃成为孤儿,他在孤儿院、修道院甚至监狱里度过了四年时光。他在作品中讲述了许多年少时的遭遇,其中最常描绘的就是“失去双亲”这一题材,他的文学作品《一个孤儿的回忆》也是以“失去双亲”为主题。

托马十岁时被托付给亲戚,然而亲戚们并不喜欢他。1855年,他18岁那年,与亲戚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终决裂离开,只身来到那不勒斯,对他来说,这是幸运的开始。因为就是在这里,他遇到了画家亚历山德罗·费尔戈拉,跟随他学习绘画技巧,成为一名优秀的装饰工匠专家。托马特别擅长历史画创作,画面生动,富有情感,感染力强,充满了表达忧郁之情的潜台词。

他之所以被称作“灰色诗人”,是因为他绘画时专注于光线效果,选择简朴的色彩,偏爱夺目的灰色调。和他同时代的作家埃泽切尔·瓜尔达肖内评论说:“托马笔下的灰是彩色的,并非贫乏之色,他的灰含有所有的美,含有所有意义,含有对描绘对象的所有情感。他的灰之所以是彩色的,是因为他发掘了灰色的潜能。在托马的作品中,灰色赋予了形体和人物一段深刻的表达,一份细腻的情感,一次抛弃,一抹动人而真实的忧郁。托马富有诗意的灵魂有着一个灰色的背景,他把自己痛苦而普世的灵魂中所有的情感都给予了这一色彩。”

托马对波旁王朝的恨意可能源于两年后的一次“冤案”。1857年,他20岁,他被波旁王朝的警察错误逮捕,罪名是图谋不轨,不得不服刑18个月。在服刑期间,他开始结交“烧炭党”,之后就投身到意大利的统一运动中,致力于推翻波旁王朝。

1861年3月撒丁王国和周边小国合并,改号为意大利王国,定都佛罗伦萨。虽然国家还没有彻底实现统一,但是波旁王朝被驱逐了,几十年前的贵族女性路易莎·圣菲丽丝的故事越来越被人传诵,她恢复了名誉,那不勒斯人民称她为“国家之母”。

狱中的路易莎·圣菲丽丝

Luisa Sanfelice in carceredi Gioacchino Toma

1874-1875年 |布面油画|62 × 78.5 cm

托马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心潮起伏,在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构思之后,他画下了这幅《狱中的路易莎·圣菲丽丝》,一间光秃秃的、被阳光照亮的牢房里,路易莎·圣菲丽丝靠在床上进行缝纫,除了柳条篮里的物品外,房间里只有一行桌子和一条木凳。她垂眼正看着手中的针线,为腹中的孩子缝制新衣,外界的战乱和纷扰,仿佛都被隔绝在了白墙之外。她盼望着明天,却不知道明天永远不会到来。

《狱中的路易莎·圣菲丽丝》

@天空美术馆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方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