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个汉人为躲避战乱住进深山老林,被发现时已经住了三百多年,竟然还繁衍了九代人,这可真是现实版的桃花源记,那么这几百人是如何发现这个地方?又是如何繁衍生息呢?
号称“天下第一奇村”的云南广南县南屏镇的峰岩洞村是如何地惊为天人。
【资料图】
峰岩村的发展现状
古时候有“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的世外桃源,现代社会有被记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古老纯朴的峰岩洞穴居村落。
如今峰岩洞村成了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
得益于现在交通的发达,峰岩洞村的全貌能够全部展现在世人面前,他们的村子里到处都可以看到那种木结构的房子,而且到处都是水车石磨等传统工具,在这里完全看不见一丝现代社会的气息。
而村子的原住民,通过搬迁的方式已经融入了现代社会,不再居住在条件简陋交通不便的峰岩洞村了。
那么峰岩洞村是如何形成并存在的,它的环境和现代人的居住环境又有什么不同呢?
峰岩洞村封闭的环境
峰岩洞村,其实就是一个大大的洞穴,在这个大大的洞穴中居住着峰岩洞村最原始的居民,而这里进出只有一条路,这条对外的路连接着家家户户门口的一条石头路,一眼就可以望到头。
《桃花源记》中写:“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几句话用来概括现实中峰岩洞村的情况可谓是再合适不过了,村民们居住的这个大洞是在山体的另一侧掏开的,隐藏在层层密林之下,一般人根本发现不了。
所以这么多年没有人发现,他们也不和外人交流,默默地繁衍生息。
峰岩洞村简陋的生活条件
人的生活不过衣食住行,只要能解决这几个方面,那就是适合居住的环境。
衣:峰岩洞村人的衣物基本和时代相似,他们并不是完全不对外交流,有一些手工业无法制作的东西都是从外边置换回来的。
石制品、铁制品和衣服,大多是从外面置换或者购买回来的,村里人大多使用的都是木制品,基本都是竹子制成的,所以解决穿衣的问题并没有那么麻烦。
食:说到吃的,那峰岩洞村村民的生活条件可能就差了一点了。
山洞内肉类贫乏,村民的膳食体系不够完善,营养不到位,没有科技化的冰箱,生肉无法储存。
尤其是夏季,不经加工的肉类在短短一天就会有臭臭的味道,因此当地人鲜有吃肉的时候。
峰岩洞村的村民在不断地增长,但是他们的居住面积却没有改变。
他们能够种植作物的土地也越来越少,村民们为了不挨饿,大家都齐心协力在峰岩洞村附近寻找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开垦荒地,种植粮食。
在吃的这方面可能条件差点,但是也不至于饿死人。
住:峰岩洞村的房子基本都是在稍微平坦的地方建成一排并且共用一个大门,推开一家门能进三家人。
峰岩洞村的房屋都没有屋顶,他们在溶洞里面居住,洞的顶部可以代替屋顶的功能,自然雨淋不到、风吹不到了。
原本就比较原始的建造方式,不盖屋顶反而是节省下了人力物力,每天清晨太阳缓缓升起,阳光折射进洞穴非常温暖。
他们还编织了一些藤蔓垫放在屋顶上方,类似于现代的阳台,可以晾晒东西,设计感虽然不强,但是耐用,考虑周全。
行,基本对外只有简单交流的峰岩洞村人,没有体验过现代的交通工具,更不用说出远门了。
峰岩洞村需要做出改变才能适应大环境的需求,因此峰岩洞村首次修建了一条通往外界的路,搭起了一条连接外界的桥梁。
简单的生活方式
几百年来,他们只能依靠脚力徒步,或者用驴车、牛车。
峰岩洞村村民每天的生活都十分乏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因为穴洞内通常只有五个小时左右的光照时间,而且一到冬天昼短夜长的日子光照时间就更加的稀少了。
因为一直缺乏充足的光照,村子里的人大多患有风湿病。风湿病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慢性疾病,它年复一年地折磨着峰岩洞村村民。
直到现代社会峰岩洞村才被人发现。
小伙无意间发现
当时,一个热爱徒步登山的小伙偶然发现了这里,堪称是现代版的桃花源,回去之后这小伙子虽然没能像大文豪陶渊明那样写出《桃花源记》,但还是将所见所闻公布了出去。
事情公布出去之后,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被发现的时候他们已经在这里居住了三百多年,前前后后已经繁衍了九代人,与世无争逍遥自在。
民间自发来游览的人络绎不绝,同时也引起了当地部门的注意,原来在自己辖区内还有这样的一个大宝藏。
被发现之后的生活是有好有坏的。
好的方面非常多。
第一是修路,在村子入口处修建了一条非常宽敞的现代化道路,马上就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问题。
当第一辆汽车停在峰岩洞村口,人们把好奇的目光投射过去,转而一种浓浓的向往油然而生,如此便捷的交通工具,真是从未见过、大开眼界。
第二就是给家家户户通电供水,从那以后,村民的生活不再是单一的干活睡觉了,他们看电视打发时间,用电灯去照明,村里一到晚上灯火通明,不再像以前那样黑压压一片了。
以前峰岩洞村的人想要喝水非常麻烦,这么多年都是肩扛手提,去很远的河里取水,来回要花上半天时间,可人力运输非常有限,只能满足一两天的需求,如此年复一年,如今通上水电完美地解决了问题。
第三是教育问题,封闭的环境容易造成文化凋敝,峰岩洞村里极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学成毕业之后都没有回到村里面,他们都选择留在市里或者县镇生活。
如今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和更便利的条件外出学习,这也是他们勇敢踏出的第一步。
那么最关键的问题来了,峰岩洞村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六姓建村
300多年前明朝末年的时候战乱纷飞,清兵入关的铁骑践踏了人们的美好家园。
有李、任、唐、徐、何、周六户人家共同外出逃难,其中李家家族最大人口最多,都是穷苦老百姓,于是他们互相鼓励,往深山里越走越远。
一连走了许多日才发现这个大山洞,反正当时已经流离失所了,所以逃难的人索性就一起住了进去。
山洞的位置十分隐蔽非常安全,吃饱穿暖、晚上也能安心睡个好觉,不用随时为保住性命担惊受怕了。
因为这里是较为偏远的地区,所以战火从未波及这个小村庄,无论外面发生什么变化,他们依旧能安居乐业、不受影响。
六姓的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慢慢相处磨合成为一个大的家庭,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正式更名为“峰岩洞村”,属于南屏镇管辖,峰岩洞村的居民们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没有选择去外面生存。
虽然说有了正式的编制,但是根本没有人会在平时想起来这个村子,村子里的人也乐得逍遥自在。
峰岩洞村的大改变
近些年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峰岩洞村人走出去的越来越多,他们自己也清楚,能够跟上时代发展才是最正确的。
比起以前落后的生活环境,峰岩洞村人一改“狼狈”的生活环境,朝着“小康”生活的目标奋力拼搏。
经过几年的发展,来游览峰岩洞村的游客越来越多,峰岩洞村里也只剩下了年纪比较大的老人,每次面对来游览的人他们都是非常热情的。
家家户户都把最珍贵的东西拿出来,有玉米棒、新编的竹筐、山泉水茶等,这让跋山涉水去到峰岩洞村的人们十分感动,见惯了世俗纷扰的人们被峰岩洞村民淳朴善良的品德所感染。
在距离峰岩洞村最近的地方盖起了现代化的小镇,扶贫办要做的就是动员村子里剩下的老人们住进镇上,将峰岩洞村彻底地整改,发展成为当地特色的旅游景点。
和吊庄移民的很多地方一样,移民工作都是一批一批开始的,长辈们心中对峰岩洞村有很深的感情,感念祖先历经风霜才找到了这个世外桃源,怎么能随便就离开孕育自己的地方,总要有一批体验者。
外边回来的人会给村里人讲述外边的生活有多么精彩,高楼林立,小吃遍地,衣服也都非常漂亮,出门的代步工具不仅快而且非常美观。
慢慢地,搬迁工作也就完成了,峰岩洞村也得到了彻底的改造。
淳朴的民风和生活方式
相比较现代社会来说,峰岩洞村真可谓是民风淳朴,在几百年的相处时间里,从来没有红过脸或者因为什么事情吵过架,互相帮衬、共同扶持在这深山之中生活了下来。
建造村子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一起动手,有人砍树有人拉锯,所有人都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饲养家禽、制作物品,寻找水源、吃大锅饭。
山中方几日、世上已千年。
峰岩洞村人搬出洞穴之后,回忆以前的穴居生活,感慨万千。
在峰岩洞村村民的心里,峰岩洞村绝无仅有,很是“神圣”。
未来展望
峰岩洞人清苦、艰难的生活一去不复返,村民们都一心向着更加幸福的未来奔赴。
人们购买的肉食都能存放在冰箱里很久都不会坏,有专业的老师教授孩子们知识,一所所高校林立。
人们早出晚归上班挣钱,偶尔公园闲逛放松心情,柏油马路又宽又长,娱乐设施十分齐全,水电直通每家每户,家里面冬暖夏凉等等数之不尽的新生活方式。
现在的他们,有时间也可以回去看看,看看自己和祖辈生活几百年的地方。
在峰岩洞村村民的心里,峰岩洞村是他们祖先辛苦创建地远离战争硝烟的“世外桃源”。
小编忍不住嗟叹:如今这个和平繁荣昌盛的时代,何尝不是以前饱受苦难和战争的人们心中曾梦想的“桃花源”。
而他们今天的搬走,有助于自己过上美好的生活,同时峰岩洞村可以得到很好的改造和保护,也能让更多的游客欣赏和了解他们的文化,何乐而不为呢。
他们的故事千载永流传,同时也告诉我们一定要勇敢踏出每一步,才有可能体会别样的精彩人生。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方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