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制造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而言,2023年会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欧盟碳关税将于10月起试运行。
欧盟碳关税靴子落地,这意味着免费配额逐渐减少,企业将要为碳排放支付费用。加强碳管理正成为企业刚需。在业内看来,随着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各行业龙头出于抢占市场等长远考量,已然开启加大降碳投入。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部分铝企有所行动,碳足迹即成为低碳管理的一把“钥匙”。不过,目前痛点之一在于标准尚不完善。
(相关资料图)
过去一年,“统一规范”成为政策顶层设计关键词。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并表示将出台并实施一系列区域、行业企业、产品的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与标准。
而随着多国有意推进碳关税立法,其是否将加剧全球贸易壁垒频被提及。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企业及市场更期待中欧加强国家间的对话与协调,政府发挥引导作用,推动构建全球统一的碳市场。
碳关税来了,龙头开启“捕捉”碳足迹
2022年12月末,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达成临时协议,确定欧盟碳关税将于2023年10月起试运行。这一时间较此前确定的实施时间推迟了10个月。
根据计划,2023年至2026年被欧盟定为碳关税过渡期,2027年正式全面开征。碳关税实施初期企业只有报告义务,但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免费配额逐渐减少,企业后续将需要为碳排放支付费用。
碳关税迫近,加强低碳管理成为众多制造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的当务之急。碳足迹即是低碳管理的形式之一。
所谓碳足迹,指对一个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产生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统计。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轶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对碳足迹的核算一般分为“摇篮到大门”与“摇篮到坟墓”两种,前者通常是指产品从资源开采、前体制造、成品制造,到出厂或下游客户的碳排放。后者覆盖一个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包括产品使用阶段和其报废后产生的碳排放。
钢铁、铝、水泥等高耗能制造业出口,预计将在欧盟碳关税试行后受到直接影响。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部分铝企已有所行动。铝加工上市企业明泰铝业(601677.SH)与鑫铂股份(003038.SZ)去年四季度先后官宣产品获得碳足迹认证。其中,鑫铂铝业称,通过碳足迹认证,将进一步提高公司太阳能边框产品的巿场竞争力。
李轶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在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之前,关注碳管理的多为中国石化等有绿色发展考核目标的央企。如今,各行业龙头响应,出于抢占市场等长远考量纷纷加大降碳投入。随着我国碳市场启动,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外贸出口企业,即使尚不了解碳管理,也已对其必要性有了认识。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需要应对国内碳市场,又要应对国际接轨的欧洲碳市场,因此未来企业碳管理需求将会是一个刚需。”金风科技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企业需要有专业的碳管理能力以应对未来碳排放可能带来的ESG风险。
碳排放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的必选项,其背后市场亦成为一片蓝海。
碳排放管理软件和咨询解决方案提供商碳阻迹去年9月发布预测报告提出,中国碳管理市场规模在2025年、2030年和2060年将达到1099亿元、4504亿元和43286亿元。
从事环境监测的雪迪龙(002658.SZ)去年12月就曾表示,金属冶炼、水泥等行业开展碳监测业务,将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商业机会及良好的市场前景。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近两年碳足迹管理服务市场的发展可以用‘突飞猛进’形容,市场规模几乎迎来成倍增长,且涉及衣食住行等几乎所有社会领域。” SGS中国知识与管理服务事业群华南区低碳领域产品经理贺晗表示,单个产品碳足迹的计算边界不仅限于其所处行业,还会涉及到原料、生产、物流、服务等上下游环节,降碳成为全行业共同的任务。
碳足迹计算须贯穿产业链上下游,处于供应链链主地位的龙头企业往往会对供应商的碳排放提出更高要求。
远景碳管理业务总经理孙捷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各国加强政策引导的同时,市场对于碳管理的需求在不断明确和提升,例如苹果、宝马等龙头企业会向供应商提出报送碳排放数据、提升绿电使用比例等要求。他表示,企业对于碳管理的需求,也从理解碳排放、算准碳排放,向着减排演进。
“在全球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采购光伏组件往往也是客户推进自身减排和ESG战略的一部分。” 隆基绿能品牌总经理霍焱表示,公司客户会关注隆基在气候行动和企业碳管理方面的表现,这甚至成为客户采购决策因素之一。
碳足迹管理难点:统一规范尚待完善
尽管碳排放统计核算被认为是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开展考核、谈判履约的重要依据,但贝壳财经记者翻阅目前各家企业披露的碳排放、碳中和等主题报告看到,与我国碳市场处于初期阶段这一情形相应,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对于碳排放数据的统计方式及范围不尽相同。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在碳足迹领域,目前国内普遍公认的标准是国际标准组织发布的ISO 14067标准。“可以将这套标准理解为类似于会计从业人员需要遵循的会计准则,中创碳投等第三方机构在进行碳足迹核算时也需要依据这套标准进行工作。”李轶伟告诉记者。
标准存在并不意味着足以解决具体应用领域的所有困境。国际化工企业巴斯夫提出,其产品碳足迹的计算遵循产品生命周期评估(ISO 14044)、产品碳足迹(ISO 14067)的通用标准和《温室气体协议产品标准》,然而这些标准没有具体规定如何准确计算每一个产品的碳足迹。在缺乏此类标准的情况下,由不同公司制造的相同产品,其碳足迹尚不能直接进行比较。
孙捷也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市面上的碳管理工具大多不具备企业实际生产情景中亟须的能耗数据自动精准采集、节能减碳路径设计、绿色权益履约、权威机构认证报告等功能,因此远景自主研发出方舟能碳管理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顶层设计层面,“统一规范”已成为关键词。
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于2022年8月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发改委提出,碳排放统计核算难点在于这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层级、多类主体、多种维度。不同对象、不同用途的碳排放核算边界和方法也不同。
发改委表示,后续将出台并实施一系列区域、行业企业、产品的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与标准,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李轶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虽然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还未有统一标准,但可以看到深圳、成都等地政府已开始先行先试,鼓励企业进行碳排放管理。2022年12月,由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院牵头起草的《碳足迹评价通用技术要求》与《碳足迹数据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发布,成为大湾区碳足迹标准体系的基础性标准。
对于企业如何应对碳关税,贺晗建议,首先应“摸清家底”,对自身价值链的碳排放情况进行盘查,了解自身排放现状以及在所处行业的排放水平,并根据量化后的数据基础制定行动方案,对碳足迹中排放较高的环节进行逐一分析,形成减排方向。例如原材料端可以考虑使用可再生材料,能耗方面加大绿电使用比例。
避免碳关税成“气候保护主义”,企业期待统一的碳市场
欧盟碳关税落地或许只是开始,美国等国家也频频传出要推进本国碳关税立法。碳关税是否将加剧全球贸易壁垒的担忧,正成为行业焦点。
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文曾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社会并没有统一完善的核算机制明确全球碳足迹的来源和去向,欧美发达国家虽然消费了商品,但没有为其碳排放负责,使得部分发展中国家面临更严峻的减排压力。
当前,各国碳市场发展程度不同、碳排放计算标准不一等现实问题尤为明显。
“中欧碳价差距过大,国内碳市场减免规模有限。”东方证券在去年底研报中提出,2022年以来,中国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的价格大约在55-61元/吨浮动。相比之下,2022年欧盟碳价在60-90欧元/吨之间波动,即便是近两年的低点也就是2021年初,也在30-40欧元/吨之间。在不考虑免费配额的情况下,中欧碳价差距十分明显,给碳密集型产品进入欧盟市场带来了巨大挑战。
根据目前国内碳市场情况,金风科技希望有关部门能从后台将绿电、绿证、与碳核查打通,从机制上确保环境权益的唯一性。金风科技亦呼吁,为避免纳入CBAM相关出口产品进入欧盟时可能采取默认值计算间接排放量,也希望国内电网排放因子、国内碳市场能尽快走向国际,并得到相关标准与体系认可。
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欧盟实行碳关税在即,企业及市场更期待中欧加强国家间的对话与协调,以及国家发挥引导作用。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政府与企业应配合起来共同建设更完善透明的碳交易机制,我国也需要和欧盟等方加强谈判沟通,循序渐进推动碳边境调节机制透明化。
霍焱表示,在国家层面建议加快碳交易市场建设,扩大碳交易市场的参与主体范围,利用碳市场形成合理有效的碳价格引导企业减排,建立健全碳排放统计、监测、报告的标准体系作为企业碳管理“基础设施”,同时支持中国企业参与到全球绿色价值链的塑造,推动构建全球统一的碳市场。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方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